移动端 移动端 联系我们 EN

新闻中心

“中大至正,伦理求是,文以载道,德信为本”

专业|低空经济法规政策盘点及法律风险提示

2025-02-21 来源:原创 浏览量:226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催生的综合经济形态,涵盖低空装备制造、低空基础设施、低空管理保障、低空应用等产业。近年来,我国低空经济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本文对低空经济当前的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低空经济企业应关注的重点风险进行梳理,以期更好地助力业务实践。


一、立法及政策现状

(一)法律法规

       当前,我国并无低空经济方面的专门立法,低空经济适用的法律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为核心,以通用航空领域和无人驾驶航空器领域的各项法规、规章等为主线,构成了多层级监管体系。地方层面,深圳、珠海、广州等地已率先出台低空经济相关法规。


       除表格中所列之外,另有众多地方政府出台了规范性文件,国家层面也有多项立法和国家标准制定工作正在推进。例如,2025年1月26日,民航局就《民用机场无人驾驶航空器探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2月7日,发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事件信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月12日,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运行识别规范(征求意见稿)》等。

(二)政策规划

       早在2004年,部分省市已经开始鼓励放开低空领域管制,进行低空经济试点。2024年,全国超过25个省份将低空经济相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各地纷纷出台支持政策或整体发展规划文件,大力支持低空经济,争相抢占发展先机。

(三)省内情况

       2020年,湖南获批全国首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近年来,湖南省积极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出台多项低空经济相关管理文件及支持政策。

二、低空经济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

       据咨询机构赛迪测算,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预计可达8591.7亿元①,乐观预计到2026年突破万亿元‌。湖南省通过政策创新和场景驱动,加速构建“低空+”产业生态,目标是到2025年,全省低空经济领域规模以上企业超20家,低空经济总产值达1600亿元。低空经济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最重要承载主体和发展壮大的核心着力点,既面临行业级的利好形势,也不可忽视其中的诸多法律风险。

(一)‌空域使用方面

‌        尽管我国低空空域管理已取得初步进展,但面对大规模商业应用需求,管理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具体而言,一是目前已出台的法律法规在空域使用方面的规定较为笼统,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南,导致企业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准确把握法律法规的要求,容易陷入法律纠纷和争议‌。二是我国低空空域的划分与使用尚未形成全国统一标准,不同地区的空域使用规定可能存在差异,导致企业在跨地区运营时面临复杂的法律环境。例如,深圳宝安区允许无人机在划定的物流航线上通过简化报备程序实现常态化飞行,而许多城市仍要求逐次审批。三是企业在申请空域使用时可能涉及民航、空管、军航等多个部门的审批和协调,审批周期较长,审批过程中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等问题,进一步增加企业的法律风险‌。

(二)‌航空器适航与运营方面

       根据《民用航空法》等现行法律规定,民用航空器合法设计、制造并投入使用需要取得三项合格证,即型号合格证(Type Certificate,TC)、生产许可证(Production Certificate,PC)和适航证(Airworthiness Certificate,AC)。对于飞行汽车而言,因其陆空两栖通行的特点,除上述航空器适航取证外,还需满足相关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并取得合格证。

       在适航三证中,型号合格证审定过程最为复杂、耗时最久。对于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新型航空器而言,因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适航认证标准,目前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即针对每一项目或产品独立制定适航认证标准。若航空器未能通过适航审定,则无法合法运营,进而影响企业的业务开展和经济效益。同时,新出台的适航领域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产业政策等也可能造成限制,进一步增加企业的法律风险‌。‌

‌       运营方面,根据《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等规定,一般情况下,从事经营性通用航空活动的有人驾驶航空器经营企业应申请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和运行合格证;无人驾驶航空器经营企业应申请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若企业未能取得合法经营资质或技术能力不达标,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法律诉讼;若企业未能严格遵守飞行员、机组人员等资质管理和培训考核相关规定,一旦发生飞行事故,将面临更为严重的法律责任‌。

(三)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方面

       低空经济的发展极其依赖于大数据和数字技术,低空航空器在飞行活动中会采集大量飞行数据、地理信息、环境信息等,可能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因此,数据合规和隐私保护问题也是低空经济企业必须重点关注的风险。

       企业在收集和处理数据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制定严格和健全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必要的数据安全管理措施,对数据加密存储和传输,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和使用,对访问和操作数据的人员进行权限管理和保密培训等。

       涉及私人领域和个人隐私的应用场景,关注重点主要为企业数据的收集和使用是否合法、正当、必要,处理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是否提前获取数据主体的明确授权等;如企业运营活动涉及低空测绘、城市管理及其他政府服务场景的,其采集和处理的数据更可能涉及国家秘密,数据合规和保密要求相对更高。

(四)‌知识产权方面

       一是无人机、航空器及其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往往涉及大量专利技术,若企业未能及时申请专利保护,将面临丧失获得专利权保护的风险;或企业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的专利技术,需要承担专利侵权责任。二是企业业务涉及软件开发、地图制作、产品设计等领域,可能产生著作权作品。若企业未能及时申请著作权保护,或者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的著作权作品,也将面临法律风险。三是企业在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过程中可能使用商标来标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若企业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的注册商标,或侵犯他人商标权,也将面临法律风险。

       此外,低空经济企业需要特别关注和防范与核心技术人员之间的法律风险,包括知识产权归属纠纷,核心技术人员是否签订保密协议、竞业禁止协议,核心技术人员在企业任职是否违反其与前任雇主签订的保密协议、竞业禁止协议等。

(五)飞行安全与侵权责任方面

       飞行安全是低空经济企业持续运营的关键,特别是针对航空器侵权损害的责任认定,可能成为未来实践中的争议热点。目前,我国并未就航空器飞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侵权责任出台有针对性的系统规定,关于侵权责任的认定主要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一般规定。因此,企业是否自主建立了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对于侵权责任认定可能有一定影响。

       以低空装备制造企业为例,企业应当尽早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涵盖飞行器的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等环节,对于飞行器的设计、制造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设计;对于飞行器的运行和维护制定安全操作规范和应急预案,确保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有效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和安全事件,定期对飞行器进行维护和检修,保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等。

(六)‌环境保护方面

‌       低空经济企业面临的环境保护法律风险主要来源于其运营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无人机飞行、航空器制造等活动必须遵守国家通用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如果产生噪音、排放等环境问题,不符合环保要求,可能面临环保部门的处罚。

三、结语

       随着低空经济的不断发展,预计未来将出台具体针对这一产业和相关企业的法律法规,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并及时调整其运营策略以符合新的法律要求。若涉及跨境业务,还需进一步了解目标国法律,如美国FAA、欧盟EASA法规等,以确保合规经营、健康发展。

①:中国能源网,“低空经济”乘势起飞 催生万亿级市场https://www.cnenergynews.cn/news/2025/01/23/detail_20250123196080.html,访问日期2025年2月20日。

作者:段优、郑静

电话咨询

0731-84131118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手机网站

手机网站

返回顶部